跳转至

2017读者推荐

大雄

  • 《高难度对话》我们说着相同的语言,却无法理解彼此之间的心意。英文的书名很有意思,叫做房间里的大象,有很多问题,我们逃避视而不见,终有一天大象会长大挤塌房间。这本书会告诉你,正视,尊重,理解,沟通。
  • 《选择理论》告诉你关系的真相,我们受不了别人控制,但是总想去控制别人。我们能改变和控制的只有自己。

Basser

今年读的书不多,很多是别人推荐的书单上的。我觉得这样读书其实是一种被动吸收的过程,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吃别人喜欢的东西,自己不一定喜欢。不过,也只有自己读的书多了,才有喜欢偏好,才会慢慢主动选择吧。

另一方面,我明确地感受到了什么叫『读了就忘』,是的,尤其是对于我这个在工科生来说,读书本来就是一件课余爱好,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学习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讯息占据了我们大多数的时间和大脑容量。比如我今年上半年的时候看《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到现在我脑子里只剩下了他里面的一句话:『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亲身印证了这句话本身,这让我想起了侯世达先生的《GEB》里描述的种种逻辑怪圈,不过这也有点扯远了。

印象很深的,还有塔勒布的《反脆弱》,除了和之前看过的他写的《随机漫步的傻瓜》一样有点啰嗦,其实本身的视角和思维还是让我耳目一新的,打破常规思维,他给出了一个不错的视角。 《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真的是一本好书,里面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一个时代人所认识的真理都是相对的,它直接依赖于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和人控制自然的能力。』

《哲学 科学 常识》是陈嘉映先生的一本好书,不过我的阅历太浅,很多东西是在读不通,以后再拿出来读吧,真的推荐。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我认为写的很是啰嗦,书籍的内容可以砍掉一半,但是读了以后真的对我们中国人以及一些社会现象得到一些不错的甚至是还算合理的解释,可以一看。 这学期选修了黄河清老师的西方现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课,没空去上,但是迫于写课程论文的压力翻了翻他写的《艺术的阴谋》,了解到他是一个观点比较极端的人(认为现代西方文化就是一个大阴谋)。不过确实,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西方文化没有那么完美,我们的文化、艺术要想独立,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定不是一直跟在后面模仿学习,要创新,创新! 还有一些,觉得没有那么精彩的,就不写上来了。本来打算写个500字的,但是一不小心就写多了,真是印证了侯世达定律: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长,即使你的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2018,希望读更多,思考得更多、更深、 最后以《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这本书写在最前面的一句话为结尾吧: 『最伟大的东西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东西,它和你自己存在一样简单。』——辨喜

三二

  • 《从0到1 : 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干货很多。
  • 《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单身人士可以看看。
  • 《淘宝十年产品事》做电商类产品必看
  • 《非理性繁荣(第三版)》投资理财必看
  • 《链接 : 商业、科学与生活的新思维(十周年纪念版)》做产品必看
  • 《必然 : 阐述12种必然的科技力量》关于科技趋势的。
  •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关于爱情。
  • 《1980年代的爱情》60后的爱情。

Cindy

年底总结一下,一年就看了八本书。还有好几本开了个头,没有继续下去,看看18年能不能看完。原来看书是有计划的,但是后来完全就随心所欲了,想看什么就抓来看。

  • 《邓小平时代》,傅高义:这本绝对是今年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书。了解中国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另外对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我的前半生》,亦舒:这个不用说了,就是因为电视剧大热,也追了,所以想看原著。看完之后的感觉当然是原著好些。电视剧的剧情太不真实了,原著里面的故事情节还可信些。 -《苏联的最后一天》,康纳·奥克莱利:想知道一个大国怎么就轰然倒下。这本书说的是最后一天,实际上谈的是最后一年。说透了么?其实并没有。还没有今天看到的一篇公众号文章的一段话说的清楚呢!王陶陶:“同样,现代政治史告诉我们,财政问题有可能导致政治动荡和不稳定,国家无疑应对此深以为警,以备不虞。1789年的法国三级议会和1987年的戈尔巴乔夫,都是因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境的改革所致。”
  • 《德国通史》,丁健弘:因为要去德国,所以提前看了这本书。中国人写的,相对好读一些。在德国生活了三个月,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明年应该再读一遍。
  • 《卡夫卡传:墓地里的寒鸦》,邵嘉骥。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去了布拉格,想了解卡夫卡的人生。是天才,但也真是拧巴的一生。 《中东欧转轨25年观察与思考》,马细谱等:买这本书是因为要去东欧转一下,对这些国家当年发生的事情感兴趣。这是我在亚马逊买的最贵的一本电子书了。讲整个东欧历史的书不多,有名的应该选金雁秦晖的,但是他们的书写的都比较早了,这本是2015年的,相对新一些。虽然是论文集性质的书,但是文风还算统一,满足了我八卦的心。
  • 《奥斯维辛:一部历史》,劳伦斯•里斯:去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非常震撼。回来看了BBC关于奥斯维辛的六集纪录片,又看了这本书。非常巧合的是,这本书就是六集纪录片的制作者写的。尤其是这本书一开始对于为什么德国会使用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的分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张纯如:刚好在12月12日看完了上一本,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就突然就想看这本书了。这本书纸质版我买了已经好几年了,一直都没有看,现在想看了,却在书架上怎么也找不到,最后还是看了kindle版。又一次震撼到了我。虽然作为中国人,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个名词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这次屠杀的前后细节,还是没有那么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了纳粹对犹太人清洗灭绝的历史,更是想知道当年为什么日本军队会做出如此惨绝人寰的屠杀行为。我想这本书提出的一些理由我还是认可的。我很幸运,出生在这个年代,否则若是换成那个年代,在南京,也许我就是照片里的一具尸骸。

青影

  • 《从0开始学运营》,对于运营完全零概念的人看了会发觉自己其实接触了很多运营的东西,但却没有认真的想过到底何为运营
  • 《运营之光》新工作入职后看到有人分享了电子版,想着多学习学习总没有错的,当做工具书来看,运营的内容讲得比较广,也有个别很详细的案例,较之《从0开始学运营》更加全面,算是进阶版,但是小白- 看了也一样有所得
  • 《文案训练手册》广告的营销文案,告诉你如何写出诱惑读者的文案,但是收获并没有那么多,略低于期待
  • 《白夜行》大学时看过电影版,直指人性的故事,曾经小年纪的受害者最终为了让自己过得好,自私的变成了加害者,说不出是社会太残酷还是人性太黑暗,很唏嘘
  • 《拆掉思维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有不少观点此前未曾听说过,也有部分跟自己天真的想法重叠的观点,看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然而治标不治本,不行动,再好的书籍也只能慰藉你一时,而且- 还是一时的欺骗而已
  • 《沉默的大多数》里面涉及都很多方面,刷新了对王小波的认识,不像世人所说的那样流氓,反而觉得他其实就是你我身边的一个老实人,但却充满了不为人所知的大智慧
  • 《杀死一只知更鸟》实话,没看懂,以我的理解知更鸟既代表了小孩的童年,更是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些无辜人士,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待黑人的平等态度,也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不- 服大人的管教,总会觉得他们没有道理,现在想想其实某些程度上,成人在引导小孩成长的道路上也是在帮助小孩扼杀人性里的某些劣根,虽然同时也抹杀了小孩的某些天真
  • 《钱包君,是时候该醒醒了啊》重新学习理财,对理财有了新的认识,加了该书作者的微信,写的内容跟接触她本人的感觉完全一样,书中没有深刻的道理,大多是作者的经历,最大的用处就是引起女生对理财- 的重视吧
  • 《引爆点》了解消息传递的三大要素,学会如何从根本上去策划有传播性的内容活动,把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罗列出来,告诉你有的之所以消息可以传递得广泛不是没有理由的
  • 《人间失格》一个自认有罪的人的自述,看了只感觉到悲哀,或许这就是原罪,一面感觉叶藏看得太透,觉得人性满满的都是恶,写出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的恶劣之处,最大感触就是人能清醒的认识世人、- 认识自我不容易,但跟不容易的是原谅自己某些自带的“恶”,堕落或是逃避都不是最好的活法
  •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核爆炸后所造成的一切悲剧,上世纪发生的核爆炸造成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伤痛,当时也看了韩国的电影《潘多拉的盒子》,更加觉得科学既可以带来便利也是会造成伤- 害,希望未来再也没有不慎重的核爆炸发生,生存是那么的艰难,我们都要珍惜

萤火虫

2017年共读了50多本书,读得有些杂,却也风格单一,一如继往延续着自己一贯的喜好。几乎是“闲书”,没有偏向实用性、指导性方面的一类书籍。

读书越来越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每天不翻几页,心里会觉得空落落的。又问自己:读书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些什么?似乎总说不上来。而这一年自己比较深触的感受是,从阅读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心态及思想的开放性。不再纠结于眼前,也不再试图去强迫他人接受,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强烈宣扬自己的观点。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此前受有才影响的某些思想,正在慢慢改观,脱离出来后,有了自己真正意识上的理解。

2017年个人推荐10本如下:

❤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一个叫卖酸奶和钵扎的小贩的人生和梦想。 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故事虽然以伊斯坦布尔为背景,每一个读到它的人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有如走路的速度 【日本】 是枝裕和

但凡看过是枝裕和电影的人,都无法不被吸引吧? 这本书一如其电影般,淡淡地讲述着导演的点点滴滴的感想。关于电影,关于人生,朴实而细腻。 是一本有态度的作品。

❤ 记一忘三二 【中国】 李娟

阿勒泰的李娟,2017的作品。 一直期待着她的新书,终于2017年有这一本,还有《遥远的向日葵地》。 她的书,自己全读了,除了最新的那本,还在购物车中。 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朋友推荐过。 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她纯净纯朴热烈的对生活的描述。

❤ 棋王 树王 孩子王 【中国】 阿城

阿城的文字,精辟,犀利。 读完这本书后,又翻了他另外的文集看。结果发现自己文学知识太浅薄,尤其关于历史部分薄弱得支撑不起,囫囵读完,云里雾里。

❤ 牛棚杂忆 【中国】季羡林

关于作者的文革生活。即使读再多的相关作品,我仍然理解不了那个时期人的心理。在深深同情受难者的同时,也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已然开放许多的社会庆幸不已。

❤ 月亮与六便士 【英国】 毛姆

每个人心中都有月亮与六便士,每个人无时不在两者中来回晃荡。有些人表现得明显,有些人隐藏得深一些罢了。

❤ 台北人 【台湾】白先勇

特别喜欢作者对每个人物细腻的描写,没有刻意,却让人物一下鲜活起来。

❤ 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中国】郭建龙

郭建龙的人文旅行系列三部曲。 关于旅行的另一种呈现。以历史为线索,以穷游的方式,重新去寻找隐藏的新风景。对比詹宏志《旅行与读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旅行。更接近大部分人的还是郭建龙吧,但依然不否定另一种方式。

2018年部分阅读书单:

❤ 杨照《 经典里的中国》全10册 ❤ 吴军《文明之光》全3册 ❤ 蒋勋《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全5册 ❤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 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 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 微信读书 ❤ 罗敷《这么慢 那么美》微信读书 ❤ 白先勇《白崇喜将军身影集》微信读书 ❤ 冬子《借山而居》微信读书 ❤ 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