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公众号读者推荐数目
前几天我整理了2016年读过的书,小伙伴群里的成员,也积极分享了这一年读过的书。每个人的视野、喜好、阅读习惯、阅读数量都不同,但从推荐中,可以给自己来年的阅读拓展一些脉络。
昨天我思考了一件事:在同样学校教育程度下,为什么人和人对世界的认知会差别那么大?我想差别的原因是经历和阅读。经历不容易复制,而阅读和思考却是可选择的。阅读和学习,可以拥抱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我想,那才是人短暂一生应该追寻的意义。
下面是小伙伴们的荐书,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推荐,欢迎回复。
三二
- 斯通纳
- 乡土中国
- 布鲁克林有棵树
王小杰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简单的艺术
- 装修设计解剖书
三棵树
1.《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村上春树 随笔写的好的人,都有一颗敏感、谦卑、温和及善良的心做底子。这本书里村上就是这样的人。
2.《我们仨》杨绛 文如其人,杨绛的文字异常亲和,给人感觉很熟悉,像身边认识的人,她笔下的钱钟书不是大学者,只是一个拙手笨脚的可爱老头儿,一家三口,浓浓爱意,渐走渐远,感动落泪。
3.《酷酷的代课老师》东野圭吾 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不是东野很好的小说吧,可是却今年读过最喜欢的,几个小故事连缀在一起,有童心幼稚也有意想不到的残酷,旁边还站着一个外冷内热的老师。
4.《刘震云作品集》 一本刘震云的中短篇,喜欢他的文字,虽然平实质朴,可话接着话,句子赶着句子,滚着滚着就变成一幅鲜活的小人物生活图景。特别是《一九四二》《单位》《一地鸡毛》这几篇难忘。生活,是一张逃不出去的网。
5.《蚕丝——钱学森传》张纯如 最有价值的是采访许多钱在美国的同学好友,对他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工作有了大致轮廓,对钱回国前的处境的描绘很细致,当然也有作者自己猜测,大多有根有据,臆想成分不多。看完最大感受,钱就是现实中的达摩石神,有天才的骄傲和傲慢,也有治学的严谨和严苛和难以袒露的内心。
6.《沙门空海》梦枕貘 梦回唐朝,无与伦比的奇谲想象,空海的自信是盛唐的余音。最后访谈里作者竟然希望张艺谋来拍,希望他只是客气一下。
7.《自由》乔纳森·弗兰岑 唯一读的大厚本,越到后面竟然越不舍得看完,感觉包罗万象,世上一切可说与不可说都在里面了。
8.《我可能不会爱你》徐誉庭 一本剧本,却是我的枕边书。铅笔标标画画,书页上密密麻麻,只能说金句太多了。程又青的干练善良,对情感的态度,真的太适合大龄未婚女青年们学习了。剧本比剧更有看头,从一首歌、一个备注都能看出编剧的细心与认真,大爱。
9.《有如走路的速度 》是枝裕和 我最爱的导演之一,透过文字了解他多一点,与电影相互映照。
10.《青蛙和蟾蜍》 艾诺·洛贝尔 这是四册童书,里面的故事短小简单,散发友谊的温馨,让我想哭。生活哪有什么重要的,不如有好友在侧,安心睡上一觉。
Cindy
-
《逃离不平等:健康、财富及不平等的起源》 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此书对人口、慈善的论述让我大开眼界。
-
《我的父亲邓小平》 作者是邓小平的女儿毛毛。我对邓公在文革期间的表现,家人对他在关键时刻的支持,以及他子女在文革期间的经历印象深刻。
-
《马家军调查》 很快看完的一本书。除了兴奋剂,细节上太多地方可以引发有趣的思考。例如,马俊仁如何养猪。马俊仁闹事的时候辽宁体委领导的表现。一个团体是如何在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溃散的【天生有溃散的基因】。运动员文化教育不足导致退役之后的各种困惑。等等。
4.《第三帝国的兴衰》 书特别厚,竟然看完了。大量细节特别有趣+震撼。准备重看。
-
《杨绛转》 因为杨绛先生过世而看的一本。颇为感慨。她与钱钟书是把世事看得特别清楚的人。所以你看文革时候他们夫妇的做事原则,很值得学习。对比同样是极其聪明的顾准,一个是政治上看得极为清楚的人搞学问,一个是学问上颇有成就的人去做政治,再加上家庭情况大相径庭,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叹息。
-
《夹边沟纪事》 看完之后我对食物的看法完全改变。
-
《解读希特勒》 不厚的书分析得特别清楚,边看边点头。
-
《耳语者》 虽然作者后来的一些行为被人诟病【可以参看豆瓣评论】,而且这本超厚的书的大部分细节有些冗长,但是由于被太多普通人的经历充满,仿佛是看很多人的一生,其中还是有很多惊心动魄的部分。看完了有种长吁一口气,说幸亏我不在的那种解脱。
-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这本书我觉得人到中年必须看。好处大大滴。
-
《卡尔马克思:一个十九世纪的人》 最近美国大选之后让我想知道马克思的思想到底是怎样的。其实从小到大政治课没少上,但是实际上对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模糊不清。正在读。
青影
1. 《月亮与六便士》
今年下定决心要看的第一本书是《月亮与六便士》,太久了细节不记得,大概感觉是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人到中年还是勇敢的放弃舒适优渥的生活,去追求画画,虽然旁人看他画画不怎么样,但是主人公完全是为了自己想画而画,比较震撼的是最后,在他临死前让第二任妻子把他所画的画都给烧毁,感觉是真的热爱画画吧,虽然中途有几次觉得他冷漠而无法看下去,不过还是很赞的
2. 《岛上书店》
第二本是《岛上书店》,当时是在微博上看到有个大号在领读,然后就把它加入了书单,主要是讲书店店主和一个供应商(?)女销售、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吧,虽然寂寞,但有感觉到脉脉温情,其中一本珍藏书好像是暗线?
3. 《咱们仨》
《咱们仨》杨绛先生的,在她去世前看的,虽然她写的挺平静的样子,可是她经历的那些个人感觉到的很多苦楚,特别是开篇的那个是梦吧(?)很真实的反映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分离三地的难熬,因为感觉好看,还力荐室友看,室友说看了想起她姥姥。
4. 《解忧杂货店》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的,哈,感觉是穿越时空的交流,收获有两个,一是很多人在询问别人的建议前其实自己已经做了选择,不过是不敢迈出那一步而已,二是“我已经不想给你任何建议了,只想对你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天真的人,就应该让他四处碰壁”一直有朋友找我吐槽,偶尔我会给建议她们,但是后来发现她们下一次还是同样的吐槽,不过吐槽的对象换了一个而已,所以感觉这话蛮中肯的
5.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好像有点类似复仇的感觉,但是主人公最后收手了,中途有感觉他挺悲哀的,一直被人放弃,等到后来归来时大家都在怕他,虽然大家的生活都因他而有所变故,最后的时候大家也因他而成熟长大了
6. 《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一个大一网友推荐的,刚开始没兴趣,后来为了跟她聊天就看了下,发现也不是很准确,对于自己的求职帮助和认识自我没多大收获,可能是我没看透吧
7.《天黑以后》
《天黑以后》村上春树 这是在一个公号里的作者推荐的,感觉有趣就去看了,讲的是一个日本女孩偶遇姐姐同学,然后聊天讲过去,整个发展其实也就一个晚上而已,女孩最终发现了原来表明光鲜亮丽的姐姐内心其实是寂寞的,最喜欢的是结尾她回去后把沉睡中的姐姐从身后抱住,好喜欢拥抱的感觉,很温暖
8. 《文案发烧》
《文案发烧》完全是因为自己文案写得很烂,想要自救而看的,去年就下载好的,今年才看,收获是对文案的理解多了一点,但还是在入门阶段
9. 其他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看了70%,失业期间断了没再看。《乌合之众》看了一半。前面的还有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感觉就是三毛不再是以前那么遥不可及了。还有《活着》。
小啪啪
- 台北人(白先勇)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好的故事了
- 乡土中国(费孝通)是看了电子书也一定要买实体书的好书
- 情人(渡边淳一)啊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