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MOOC:可汗学院欧洲史

  • source : http://v.163.com/special/Khan/european.html
  • 时间:20140718-2023.1

法国大革命 French Revolution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欧洲大陆第一次推翻王权。发生背景:

  • 英法“七年战争”耗尽了法国政府的财富
  • 人民穷苦,贵族奢靡(路易十六)
  •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推动作用

三级会议( Convocation of the Estate-General)

在五月召开,教士、贵族、其他人(Clergy,nobility,Everyone else)分别占0.5% 1.5% 和98%,三级会议商议解决财政危机,由于平民被不平等待遇,他们组织了国民议会(National Asemmby)对抗,但被路易十六阻碍,于是在室内网球场举行会议,也就是立宪会议,发表网球场宣言(Tennis Court Oath)。同时军队开始向巴黎聚集、国王解雇了财政顾问,于是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Bastille),取得武器,1789年7月14日成为纪念日。

秋天,发表了《人权与公民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吉伦特派掌权。

妇女游行 1789.10

妇女因为饥饿游行,因为玛丽·安东尼囤积粮食。路易十六出逃被抓回后被软禁 House Arrest,在战神广场的集会,国民议会屠杀群众,加上神圣罗马帝国(nither holy or Roman ,nor an Empire,德国境内的小城邦组成)的奥地利(国王是玛丽的哥哥)和普鲁士()发表了《皮尔尼茨宣言》(Declaration of Pillnitz),拥护法国王权,引起法国民众的警惕。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雅各宾派掌权,君主立宪制建立。法国对奥地利宣战,为了解决国内王室破产和民众饥荒的问题,革命派也想输出革命。普鲁士加入战争入侵法国。1792年8月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过程中出现屠杀平民的事件。

1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Guillotine 发明断头台的人)

罗伯斯庇尔的恐怖统治。1794年7月,热月政变推翻了罗伯斯庇尔。

【2023年年初重新捡起来听】

ep4 法国革命4

1795年,法国建立两院制一会,有五个执政官 directors。皇室在十月发动暴动进攻杜伊勒里宫,在镇压叛乱过程中,一个炮兵军官表现突出,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 Napoleon Bonaparle。拿破仑成为革命军的英雄。

拿破仑化解了被围的立法会,但执政者忌惮他的能力,派他做意大利军队的长官,1796年平定意大利。1797年,法国与奥地利等国停战。1798年拿破仑攻击埃及取胜,但法国海军被英国海军击败(尼罗河战役,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法军被困在埃及。

1799年,拿破仑独自回到巴黎,控制了军队解散了立法会,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官(三人共同执政)。雾月政变。

1789~1799十年时间,拿破仑最终控制了法国。

ep5 海地革命1

Haiti 海地,西班牙殖民地,旧称 Sain-Domingue。1697年成为法国殖民地。 当时是获益最大的殖民地。

商人奥热 Vincent Oge 游说国会,1790年,国会给 avtive citizen 以所有权,奥热认为他也就有 right of vote ,他回到圣多明各被当地统治者拒绝,所以他发动了叛乱 revolt ,目的是为了拥有土地的人争取投票权,而不是解放奴隶或者给黑人争取投票权。他失败并被处决,但激发了反叛的情绪。

1791年,奴隶叛乱发生,法国派 Sonthonax 勒克莱尔带领军队到圣多明各。1792年,法国立法会给了有色人种以投票权。

1793年英法交战,英属殖民地牙买加 Jamaica 与圣多明各临近,叛军企图接受英国帮助,因此 Sonthonax 宣布废除奴隶制。1794年法国国民会议宣布废除奴隶制度。

Toussiant L'Ouverture 是奴隶起义的领导人宣布加入法兰西共和国,1801年宣称自己是终身统治者,并不希望独立。拿破仑不希望废奴,派军镇压,并抓了 Toussiant 运回法国,他后来死在法国监狱。

ep6 海地革命2

1802年拿破仑颁布法令,保持殖民地的奴隶制,私下要求勒克莱尔恢复海地的奴隶制。杜桑的副手Desssllion 带领民众反抗,勒克莱尔感染黄热病死掉。

继任者 Rockambeau 是个十足的恶人,活埋奴隶和有色自由民,他的残暴使得海地的奴隶和自由民团结起来。拿破仑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不顾罗尚博的求援(在和英国舰队打仗)

1804年1月,德萨林宣布海地独立,海地是当地人称呼该岛屿的名称。法国封锁海域,海地为争取法国承认,承认欠法国九千万法郎以弥补法国的损失(太他妈无耻了),直到1947年才还清。

ep7 拿破仑与前两次反法同盟战争

1792-1797 the First Coalition Russia, Austria, Great Britain, Prussia普鲁士

1798-1802 the 2nd Coalition : Russia, Austria, Great Britain。1799拿破仑取得执政权后,翻越阿尔卑斯山,在意大利马伦戈战役战胜奥地利。这时英国内部战争,无暇顾及欧陆,签订了亚眠条约获得短暂和平。

1803-1805 3rd coalition : UK, Russia, Austria, 法国成为欧陆最强国际。拿破仑自认为无人能敌。

ep8 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

1802年,十年宪法,赋予拿破仑终身执政官 First Consul for Life

1803年,拿破仑忌惮英国强大的海军,卖掉了西半球的殖民地,包括路易斯安纳,相当于今天美国面积的三分之一。海地独立运动和英国海军,导致了美国获得大片土地。

1803 - May UK declares war

1805 - UK, Austria, Russia 结盟。1805年10月,特拉法加海战法军战败,又一次输给纳尔逊。UK Navy dominate the seas. 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 Trafalgar Square ,Nelson's Colum 纪念柱

拿破仑放弃海战,转向内陆,1805年 Ulm 乌尔姆,拿破仑战胜奥地利。法军假装在意大利边境集结,然后迂回到后方击败奥地利军队,俄罗斯军队没赶上救援。之后奥地利与俄罗斯军队集结后,拿破仑再次击败联军,奥斯特里兹战役。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结束。

奥地利国王不再以神圣罗马帝国自称,法国统治了奥地利一部分地区,称为莱茵联邦。

1804年,Napleon crowns himself Emperor 拿破仑称帝,称为拿破仑一世。法国雄霸欧洲。

ep9 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

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奥斯特里兹战役而建造。

1806年,Prussia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感到法国的威胁,向法国宣战。第四次反法同盟建立,英国、俄国加入。耶拿会战中法国胜利,普鲁士退出战争,拿破仑追击俄国部队,两军在波兰境内陷入僵局。

1807年,Treaties of Tilsit 法国分别和普鲁士、俄国签订提尔希特条约,与俄国结盟,carved up Prussia 瓜分了普鲁士。法国占领的附属国叫 Westphalia 威斯法利亚,拿破仑的弟弟 Jerome 成为国王。波兰占领的普鲁士领土华沙公国也归于法国。

拿破仑意识到无法在海上与英国竞争,1806年11月拿破仑制订了 Continental System 大陆封锁政策,embargo the UK 。作为回报俄国得到一部分奥斯曼帝国 Ottoman Empire 在爱琴海沿岸的土地。

拿破仑达到了权利的顶峰。

ep10 半岛之战

拿破仑意图封锁英国对大陆的贸易,来遏制英国。葡萄牙不同意加入封锁,1807年,法国联合西班牙准备进攻葡萄牙,但葡萄牙国王查尔斯四世引狼入室,1808年3月,马德里被法军占领,拿破仑任命弟弟 约瑟夫 当西班牙的国王。

1808年5月,西班牙人起义,迫使法军撤退。Guerilla warfare 游击战缺乏组织,法军在1808年12月再次占领马德里。

1809年,奥地利再次对法宣战,英国一直与法国处于战争状态,第五次反法同盟形成。拿破仑在马德里留下30万军队,转而奔向奥地利战场,西班牙的游击战消耗法国的统治,法国陷入了半岛之战。

英国援助葡萄牙王室,1812年,Arthur Wellesley(后来的惠灵顿公爵)率领英军和葡萄牙军队,把法军赶出马德里。法国对西班牙战争的另一个影响,是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葡萄牙无暇顾及,巴西之后独立。

教皇国反对封锁,法国占领教皇国。教皇将拿破仑逐出教会,法国官员绑架了教皇,这并非拿破仑下令。

ep11 入侵俄国

导致拿破仑失败除了陷入半岛战争,另一个原因就是入侵俄国。

1811年俄国放松了大陆封锁政策,1812年俄国打算进攻波兰,拿破仑决定入侵俄国。45万法军沿途取胜,但补给和损耗都很大。俄国采取 Scorch Earth tactics 焦土战术,使得法军无法获得补给。拿破仑意图占领莫斯科并取得补给,但俄国舍弃了莫斯科,莫斯科被烧毁(不确定是否俄国放火)一无所有。

法军撤退,因寒冷和补给不足损失越来越大,贝尔济那河战役后,只有一万人撤回。整个战争估计有100万人死亡。

一幅著名的图表记录了这次战争: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ttrition_warfare_against_Napoleon

ep12 退位

法军只剩下一万人,撤回法国。英、俄、普鲁士再次联合,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重新集结军队,面对百万敌军,依旧取得多次战役胜利,同盟军于是避免和拿破仑指挥的部队作战,而是攻击其他将领指挥的部队。

1813年,奥地利、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加入同盟军,莱比锡战役法军被迫撤退。六日之战,法军逐渐无力支撑太多的同盟军,俄军进入巴黎。

1814年4月,拿破仑被迫退位。 Napoleon Abdicate ,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反法同盟扶持路易十八为王

ep13 百日王朝与滑铁卢

1815年3月,拿破仑返回巴黎重新执政,选择主动进攻,滑铁卢战役中失败。英军将领惠灵顿,普鲁士将领 Bluker 布鲁克。

拿破仑向英国投降,被流放到 the island of Saint Helena 圣赫勒拿岛,死于1821年。

ep14 托马斯·马尔萨斯与人口增长

十八世纪(1700s)代人们对发展乐观,文艺复兴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让人们认为社会能持续发展,会发展到乌托邦社会。但马尔萨斯不那么乐观,他的《人口学原理》里提到,人口过度增长会被土地产出限制,就会有战争、瘟疫、饥荒等问题出现,这个人口的极限称为马尔萨斯极限。农业技术提高这个极值会上升,但会达到极限。

今天日本等国家的出生率为负,人们不愿意生育,证明马尔萨斯的理论可能不正确,永远无法达到极限。

一个接近马尔萨斯极值的例子,是孟加拉国 Bangladesh

ep15 一战前的帝国

今天的欧洲国界线基本与语言分布区一致,而一战前的奥匈帝国则是多个不同语言的国家的集合。而奥斯曼帝国占据了今天土耳其大部分地区,还有中东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以色列,甚至控制北非和阿拉伯世界。

一战前并没有清晰的国界线。

帝国直接的殖民地竞争延续到一战前,英国占据印度、埃及、非洲南部、大洋洲、北美等地区,法国占据北非西非大部分地区,帝国军备不断扩张,夺取自然资源。

ep16 1914年的德意志和意大利帝国

普法战争后,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殖民地包括多哥兰,西南非洲,东部非洲(坦桑尼亚),中国青岛,新几内亚。还有几个太平洋岛屿。

1879年意大利也趁普法战争的空子独立。殖民地包括利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

ep17 导致一战的同盟关系

一战前有多个国家建立条约和同盟。德意志和奥匈帝国结盟应对俄国。法俄军事协定,结成同盟。英法,英俄也有协约。

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 Triple Entente :英法俄,和三国同盟 Triple Alliance 德奥意。

ep18 南斯拉夫的语言和宗教

Yugoslavia,yugo是南部,南部的说斯拉夫语的人。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西部信仰天主教,东部信仰东正教,南部科索沃地区信仰穆斯林。一战引发了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这一地区的人开始独立和分裂,进而影响了九十年代以后的国际局势。

ep19 斐迪南遇刺

1908年,奥匈帝国 formally annexes Bosnia and Herzegovina 正是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夫妇到访萨拉热窝(波黑属地),有人刺杀失败被捕,Princip 作为参与者在一个餐馆吃三明治,大公的出行路线出行变化,恰好到了餐馆旁,结果 Princip 刺杀成功。

斐迪南是奥匈帝国皇帝的继承人。

ep20 大战开始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沙俄作为塞尔维亚的同盟国开始军事动员。德国随后对俄、法宣战,德国穿过比利时进攻法国,英国依据之前的条约保护比利时,对德宣战。

ep21 封锁,潜艇,鲁斯塔尼亚号的沉没

1914-Nov 英国宣布北海为战区,军事封锁,包括食物。1915-Feb 德国宣布不列颠群岛附近海域为战区,潜艇第一次使用。

1915-May,从纽约到利物浦的 LUSITANIA 鲁斯塔尼亚号游轮在爱尔兰沿岸被德国鱼雷击中,沉没,1195人遇难,128个美国人。有怀疑船上有武器,引发了二次爆炸。之后德国宣布不再攻击客船。

美国开战后一直保持中立,威尔逊总统表示谴责但并没有参战(1917年4月才参战)。

ep22 Zimmermann Telegram(本节网易缺)

Arthur Zimmermann 德国外长 the German Foreign Secretary 给墨西哥发电报,被解密。德国意图让墨西哥牵制美国,在德无限制潜艇战开始后,避免美国参战,许诺给墨西哥争取美国南部领土。

电报被英国间谍截获,在美国引发反德情绪,德国摧毁了美国船只。

ep23 美国加入一战

威尔逊以不介入战争而连任,但1917年4月还是宣布对德宣战。原因包括:

  • unrestricting sub warfare
  • Zimmermann telegram
  • 德国在比利时的暴行,施里芬计划
  • 美式民主 Democracy
  • cynical argument:与英国的贸易关系紧密,英国成功的政治宣传,贩卖军火得利

ep24 施里芬计划和马恩河第一次战役

施里芬计划得名于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为避免东西双线作战,先佯攻东线以调动俄国,然后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这个计划几乎成功。

the first battle of Marne ,双方军队规模庞大。德国以弧线行军进入法国,德第一集团军的右翼暴露给法国,法军和英国远征军抓住机会击退德军,德军后撤修建壕沟,几周的快速行军后三年一直处于相持状态的 trench warfare 壕沟战 。马恩河战役拖住德军进攻的势头。

ep25 比较一战的东西战线

西线壕沟战,东线很长很难用壕沟覆盖,东线更像个流动战线。

俄国内部动乱,人民饥饿供给不足,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

ep26 一战东线战场

开始俄国进攻但协调不利,被德军在坦宁堡击败。 西线对峙之后,德军调动部分军队到东线,将俄军逐出波兰,之后俄国得以喘息再次进攻,双方来回。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

1917年2月,沙皇尼古拉斯二世退位,成立了民主制的临时政府,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与同盟国协议停战,先解决国内政权稳定,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协议,割让了非俄罗斯族裔的大片领土。

ep27 索姆河战役和兴登堡防线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德军围攻法军战斗惨烈。1916年7月,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坦克,缓解了凡尔登的围困。两场战役伤亡巨大,战局并没有大的变化。

1917年2月,索姆河战役后德军回撤到兴登堡防线,以撤出部分兵力到东线。

ep28 一战收尾阶段

德国于是回到西线,1918年春发动春季攻势。秋季协约国发动百日攻势击退德军。9月,保加利亚与协约国停战 Armistice 。1918年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国称为共和国。11月3日,奥匈帝国签订停战协议。

11日11时,德国停战。Treaty of Versailles 凡尔赛条约,美国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ep29 一战中的科技

一战改变了国家的模式,也推动了科技发展进步,也让一战更血腥和旷日持久。

机枪、壕沟战。德军首次使用杀伤性毒气:氯气、光气、芥子气。其他武器还有坦克、潜艇,以及重型飞行器——飞机,从侦查进步到投弹。

德军飞行员 Red Baron 红色男爵,击落了80架敌机。

ep30 塞尔维亚在一战中的伤亡

Serbia 一战时只有450万人,60%的士兵阵亡,大约占16%的人死于一战,伤亡巨大。

ep31 塞尔维亚和马其顿战线

1914年,塞尔维亚顶住了奥匈帝国的进攻,1915年其他国家包括保加利亚加入战争,同盟国攻陷塞尔维亚,部分塞尔维亚人转入马其顿等地。

希腊先保持中立,后加入协约国。1918年9月协约国从希腊发起进攻,重新夺回塞尔维亚,称为马其顿战线。

ep32 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

1882年三国同盟(防御同盟),德奥意,但意大利不愿与英国为敌。1902年意法秘密签订合约。

一战开始后,1914年,意大利保持中立观望,1915年,意大利与协约国秘密签订伦敦条约,之后退出同盟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ep33 一战中的意大利

1915.5 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战线集中在伊松佐河附近。

ep34 Japan in World War (本集网易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TUjMpfYWwE

日本与英国联盟,海军攻击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获取德国的领地,包括青岛和太平洋岛屿。日本在巴黎和会有席位,认为国联的国家应该享有平定地位,但被否决。中国代表团发育希望国家平淡,而日本已经显示出对中国和朝鲜的种族歧视。

ep35 西奥多·赫茨尔和政治锡安主义的诞生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将犹太人逐出朱迪亚 Judaea ,朱迪亚被命名为叙利亚-巴勒斯坦,犹太人迁居到欧洲、非洲、中东甚至印度,被迫害和歧视,十九世纪俄国尤甚。

Herzl 目睹了德雷福斯事件 Dreyfus 收到影响,1896年他写了《犹太国》一书 ,该书意味着 Zionisim 锡安主义的诞生。Zion 是犹太人的圣山。1897年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上,Herzl 曾想过在阿根廷、东非复国,

ep36 西奈,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战役

一战除了西线东线,还有其他战场,包括非洲的殖民地之间的战场,作为世界大战塑造了二十世纪的世界。

一战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属英国殖民地,一战后逐渐向北扩张,局部战役失利,比如在库特之围投降。印度军队扮演了重要角色。

Suez Canal 苏伊士运河的地位,让埃及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地位极其重要。1915年奥斯曼人想要夺取苏伊士运河,英军反击并逐步夺取了加沙、耶路撒冷,1918年临近战争结束,英军向北占据地盘。协约国作为战胜国,法国占据黎巴嫩和叙利亚,英国瓜分了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等地区。

ep37 赛克斯-皮科协定与贝尔福宣言

英军希望阿拉伯人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阿拉伯人一直想要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英国给阿拉伯人去信做出承诺,排除沿岸一部分地区,英国保证其他地区给阿拉伯人。

赛克斯-皮科协定:英国人赛克斯和法国人皮科私下签订协议,瓜分中东领土。

《贝尔福宣言》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主席的信,英国政府支持犹太人回归故乡建国,但不应该妨碍其他民族的人。

俄国十月革命后,公布了英法秘密协定,这让阿拉伯人不满。

ep38 一战后的阿拉伯

埃及、科威特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独立,科威特1961年独立。

阿拉伯人在寻求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时,向犹太复国主义者争取支持,但前提是独立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之后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分别建国。

ep39 一战的伤亡

估计死亡人数超过1600万,军人月800-1000万,100万平民因战争死亡,其他因饥荒等原因死去。

亚美尼亚屠杀,估计有100-150万人被奥斯曼帝国政府杀害。

伍德罗威尔逊在宣布加入一战后,人们夹道欢呼,他对秘书说,宣战意味着年轻一代的死亡,为了死亡喝彩太奇怪了。

ep40 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

1918.1.18 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到十四点和平原则。包含支持民族自治、自由贸易,以及建立国联,这些都很理想化,国联建立后美国也没有加入,国联也没能阻止二战。

威尔逊几年后获得诺贝尔奖。

ep41 Paris Peace Conference and Treaty of Versailles(网易缺)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由战胜国召集。法国期望惩罚德国,凡尔赛合约尤其针对德国:

war guilt for Germany 德国承担战争责任,大量的战争赔款(德国的经济和民众屈辱感,用资源还款),限制德国军力(100K,10万人,且不允许重型武器),德国不能与奥地利结盟,波兰独立和阿尔萨斯、洛林都让德国损失了领土,德国殖民地也被剥夺。建立国联。

奥匈帝国覆灭,匈牙利、捷克、波斯尼亚、塞尔维亚等国家产生。俄罗斯帝国的一些国家独立,一战后欧洲地图发生巨大变化。

ep42 凡尔赛合约的其他细节

法国从德国鲁尔区运走资源,德国丧失领土给波兰,剥夺进一步扩大军队的可能。

ep43 希特勒与纳粹的崛起

stab in the back 德国军人认为如果没有签订停战协定,德军会取胜。1919年魏玛共和国建立。

1919,希特勒在军队,热衷于德国工人党(DAP)的极端民族主义、反共、反犹,并加入工人党。1920 DAP 改名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NSDAP,党员称为 Nazis ,用十字符号代表雅利安人的种族优越(实际上雅利安人的后裔是波斯、印度人)。1921,希特勒成为党主席,有几千人党员。

1922,德国经济通胀严重,墨索里尼 March on Rome 上台,宣扬法西斯主义。1923通胀极其严重,德国无法偿还法国赔款,法国占据鲁尔区,1923年下半年党员人数到40000-55000

ep46 长剑之夜

1933年希特勒已经大权在握,三个重要人物:戈培尔(宣传)、戈林(盖世太保头子)和海因里希·希姆莱(党卫军首脑),希特勒清除异己,包括党内人员。

1934.6 月底,长剑之夜,超过85名官员被杀。

ep47 纳粹侵略与绥靖

1935年纳粹扩军(不顾10万的限制),1936年,占领莱茵区。1938年2月,策划奥地利政变,德国与奥地利合并。1938年九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捷克的苏台德区划给德国。1939年,捷克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成为德国保护国。

以上对德国扩展的容忍被称为绥靖 policy of appeasement 。最终1939年秋天,德军入侵波兰成为二战的开端。德苏分割波兰。

ep48 法西斯主义与墨索里尼

法西斯是很早出现的词,代表革命的组织。一战中墨索里尼支持意大利参战,建立组织,核心思想:

  • 极端民族主义,本身不是极端的左翼或右翼,但认为经济应该为国家服务,因此倾向于右翼。
  • force in politics 武力是政治的合法手段
  • 极权主义
  • 种族优越论

法西斯党与纳粹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结成联盟

ep53 《悲惨世界》与法国的革命

电影中描述的是1932年,不成功的一次革命。而非1789年第一次法国大革命,也不是1930年的七月革命。1848年,第三次法国大革命成功,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ep54 宗教改革简介1:问题的起源

Protestant Reforcmation 宗教改革

罗马公教 Roman Catholic ,教皇在罗马,信仰的目的是上天堂而不少下地狱。教堂宏伟高大,holidays 就是神圣的日子。

利奥十世要重建圣彼得教堂,圣彼得被认为是第一位教皇,这座教堂有无上的权威。通过售卖赎罪券,教会募集资金,称教徒可以在地域里少一点时间,或者直接上天堂。马丁·路德对这种拿钱购买上天堂的做法表示反对,1517年,他思考并论证这件事,写出《九十五条论纲》95 Theses 贴在教堂门口

ep55 宗教改革简介2:马丁·路德

教皇拥有教皇国,拥有宗教权力和政治权力,教皇腐败早已引发宗教改革的举动。比如把14世纪的约翰·威克里夫把 John Wycliffe圣经翻译给英国人,因为传统上圣经是拉丁文写的,普通人不懂。教会控制“神谕”的手段就是控制解释圣经的权力。另一个早起改革者是约翰·胡斯 John Hus ,死于火刑。

路德的论纲被人抄录并印刷出来,得以传播。教廷组织的沃木斯会议 Diet of Worms 上,路德坚持自己的观点,被宣布为异教徒,但没有被捕。萨克森选帝侯把路德藏起来,路德继续写作,翻译新约。

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国王想要从教廷手中争取权利。

路德认为,人只能通过信念而非善行升入天堂。他建立了路德宗。

ep56 宗教改革简介3:教派的纷争

路德的思想是信徒可以通过阅读圣经,绕过牧师、教皇与上帝联系,他翻译的圣经广泛传播。路德对圣餐的认识也和教皇不同。

再洗礼派认为教徒可以成年后再洗礼。加尔文。

英王亨利八世想要和凯瑟琳离婚,对英国教会申请离婚,教会同意了,并且英国君主成为英国教会的领袖。新教只要在德国、英国、北欧国家传播。

成千上万人在宗教改革中死亡,法国的新教胡格诺派,法国的宗教战争激烈。 1555年《奥格斯堡合约》确定“教随国定”原则,统治者可以决定选择哪种教派。

【2023.1.10 终于看完了网易的课程,撒花~~】


网易公开课地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oUWRAharQ&list=PLAt7pqEB06AC-DGgLQD2l3-pth6B9O9v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CjwNvNkQ&list=PLvmIBiuQdIWsQlQm5WAgfoANQBjTuWS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