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应对信息碎片化

创建:20170602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却也越来越严重,因为我们身处信息越来越繁杂的时代。如何应对信息碎片化,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当下的信息,因为现实就是:信息本身越来越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

倒退一千年,或一百年,书籍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之后出现了报纸、电报、电话,真正让人觉得信息碎片化的,是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为什么以前人们不觉得“信息碎片化”?因为信息的传达速度很慢,一封信、一本书、一幅画,都需要物理迁移才能达到受众眼前,某种高效的信息吸纳方式,是找个仆人给自己朗读书报。人们需要备足粮草,出发去拜访某个名人,去聆听一场演讲或是教诲。人需要阅读,书写,思考,然后产生新的想法并且写下来,然后传播给其他人。

今天,这些现实已经被新的形式替代,所以,信息碎片化是常态。我们的心智并不能适应碎片化的状态,也许过很长时间,我们会适应这种碎片化的常态。不过我自己感觉,人们等不到那一天,因为时代进步太快以至于大脑构造跟不上发展。

如何应对信息碎片化,我想到几点:

专注

无论如何,专注都是越来越稀缺的事物。时间利用,无非是你去选择做这个,或做那个。

所有互联网产品都在努力掌控用户的注意力,你自愿或不自愿的,为这些产品付出了时间和注意力。关闭应用的推送和提醒是个好办法,但也有可能错过你注重的信息,自己斟酌一下。

专注于眼下的事,正念是个好方法。

避免时间碎片化

信息碎片化,往往因为人的时间被打散,也就是人接纳信息的时间被碎片化。载体本身被打散,于是信息就自然而然的被分离,就像读一本书,通过kindle或者手机阅读,分许多次短时间阅读,就不容易形成连贯的阅读体验。

高速的生活节奏,造成大段的时间被打破,人会产生很多“碎片”时间。但有时候,这些碎片是假象,比如开会前的几分钟,你可以掏出手机刷一会微博,但这几分钟,其实是属于这个会议,你可以准备这个会议,让参会的时间更有效。如果用做其他,就成了碎片时间,很快开始的会议会打断这个行为,使得这段刷微博的信息获取更加低效。

不要努力利用零碎的时间,比如等电梯、排队时,这些时间不获取信息,而是静下心来思考。思考下一步行动,比如开会发言,比如当天待办事项,思考本身并不接受信息,而是信息的消化和整理。这些时间不用于接受信息,并不会降低信息接受量,只是影响你对信息接收的焦虑心态。

把时间集中起来,看似不可能,但确实需要一番努力才能做到。番茄钟就可以把琐事集中在一个番茄里解决,在其他时间里,只做规定好的事情。安排大段的时间做一件事,就像《悠游度过一天的24小时》这本书强调的,每天晚上安排一两个小时,去做感兴趣的事并且坚持,会看到成效。每天专注一两个小时,就像小孩子那样,试试看。

很多碎片时间,也可以用来休息,闭目养神或者冥想。几分钟的休息,对后续的行动会有不少的帮助,不必贪恋这几分钟的信息获取。休息、睡眠其实是一天中重要的时段。

同样,能拒绝的事情不要随便同意,避免被动的时间碎片化。自己的时间被占用,注意力也被转移,学会拒绝是一种能力。

主动整合碎片化信息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接受信息,往往是被动的,因为大部分信息源都是推送给你的。更好的办法是主动整合接受信息

更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关注点局限在几个主题,或某个时间段只关注某些主题。同时,注意对这些主题相关信息收集和整理,形成笔记和输出就更好了。往往我们对某些话题热议之后,会产生更多想法,却轻松丢掉了,可惜。

主动接收信息的好方法是阅读,或者rss订阅,而不是手机各种APP的推送。建议关闭所有信息推送,只在自己需要的时间里浏览那些信息。

对于那些并不关注的信息,不看,或快速浏览然后关闭。

知识碎片化

知识,本身应该包含整体和碎片。往往外行人,只看碎片而看不到整体,比如某段历史中人物的轶事,被演绎的很吸引人,但历史环境本身需要阅读和研究,只了解一点人物的风花雪月,却成了碎片化知识的常态。

有个办法就是,给自己建立知识卡片,针对某个主题形成认识。一旦你确定自己的认识,就不会再轻易浪费时间浏览更多相关信息。

针对主题的知识获取方式,是有导向性的,不容易被干扰。

深度思考

如何应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一个办法是屏蔽,但往往并不实用,因为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没有信息就脱离了群体。面对一个话题,如果根本不需要打开详情阅读,有一种原因就是:深度思考某个问题

一旦深度思考某个问题,相关信息即使标题很醒目耀眼,你也不会打开阅读。或者,你浏览一下,只会吸取很少有建设性的信息,因为这个问题已经经过你足够的思考。

主题阅读是个好办法,针对某个问题,比如二战史、汇率、转基因、学前教育,都可以作为某个时期自己关注的问题。一周、一个月、一年,关注某个问题并思考,这时就不是碎片化信息,而是有目的的收集和整理信息。经过一定时间,这些信息产生的观点已经成为你的态度,你就不需要其他人强加给你任何观点。

记住,思考的结果才是你对问题的认识。

思考的终极目的,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就是零散的信息杂家。把某个问题的思考当做使命,某一天可以分享给他人,写文章或者演讲。要知道,你阅读的某一篇信息,也无非是旁人整合思考过的信息,就像食物咀嚼过又吐给你吃……

其他

  • 碎片时间的利用,并不意味着你高效工作,不用着急。
  • 要事第一,先完成重要的事,也许你就没有多少碎片时间了。
  • 建立收集箱,把事情丢进去而不是占用大脑,会让你更专注。
  • 收集箱之后,是清单,有零散时间可以打开清单看看该做什么,而不是被动刷信息源。
  • 上厕所不要看手机,如厕要短,避免疾病发生。
  • 不用时时刻刻刷微博和朋友圈,点赞之交淡如水,每天用心回复一两个朋友的动态,你们的友谊小船会更稳固。
  • 精力管理非常重要,推荐看托尼·施瓦茨的书《精力管理》。规律生活,每日锻炼,看似简单的建议其实是时间管理的根本。
  • 知道自己的时间黑洞在哪里,比如微博、知乎,限定时间。
  • 列一个清单,告诉自己碎片时间能做什么,然后执行。比如读小说,不太需要连贯性,积累下来也有很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