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石马记

3月30日参加了又一次石家庄马拉松,赛后休息一天,大腿前侧开始发酸,比赛的后劲就像是宿醉,要延续一两天才能散去。趁这感觉还在,写一点。

冬训和赛前

去年的石马我跑的半程。当时还在服药期,医嘱不要剧烈运动,就没有报名;临近比赛听说跑团有人不跑,就拿了别人的号去参赛。因为是护跑团队,这样并不违规,但我跑完甚至忘了不是自己的号码,一直等着成绩短信发到手机上。跑完回家才想起来,忙联系,才拿到官方成绩,跑了2小时整,还挺满意。

去年下半年恢复正常训练,比前些年稍稍认真一些,于是秋天两个全马都PB了。冬天雾霾和温度影响,跑量也比较低,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跑下来、赛后不要难受!

低跑量参赛最大的问题,是后半程会掉速甚至靠走,这种情况发生过很多次,让参赛的体验很糟糕,尤其是最后几公里总会咒骂起来,恨恨的对自己说再跑全程就是狗!当然下一次还是屁颠屁颠来参赛了。稍微提升跑量,周末适当的长距离训练,就会让全程更舒畅的跑下来,同时赛后也不会出现下楼困难的情况。我的体会是:跑量让身体适应疲劳。当然,这只是顺利完赛的前提,要提高成绩,还得提高跑量、增加速度训练。

这些年日常极少有配速训练,基础训练还不够量,谈不上配速跑和间歇跑。一方面是懒,一方面是健康跑规避了伤痛风险,比赛心率一直平稳在150以下。

说回这次石马,赛前20天跑了一个30K,前快后慢,从家跑东边二环,最后到火车站腿疼打车回家。强度一上,原形毕露。赛前10天测试新鞋,特步260X,跑了19K石马前半程路线,相对轻松,也奠定了顺利完赛的信心:六分配速应该能顺利完赛。赛前目标是保守410,看看能不能到400,问了ChatGPT给我贴心的配速计划,让我在5-35公里稳定535-540配速,娘亲啊,我能保持吗?

比赛前半程

家门口比赛就是轻松,日常五点晨跑,比赛甚至五点多才起来。因为分区分枪起跑,7:45分起跑,7:15存包结束,我六点出门都嫌早,步行不到三公里啊。

存包区和跑友偶遇,存包卡着关门,穿着压缩短裤、T恤、帽子,一次性雨衣和手套。和老褐溜达到起跑的E区,他奔向F区,比我晚15分钟发枪。进到赛道,人挤人,简单活动一下,听着前面发枪,队伍一点点挪动。开手表,开音乐,还是熟悉的凤凰传奇!

发枪过了四五分钟才到拱门,转向中山路开跑,去年拥堵的情况没有了,六分速度出发。和妻子女儿约好在烈士陵园门口偶遇,跑到了还找了一下,拍照,继续出发。很开心她们能来赛道,也期待以后能一起参赛。中山路这段是日常晨跑的路线,不过比赛可以在快车道中间跑,体验不一样,而且周围都是人气氛热烈的多。

到西三环附近感觉第一个疲劳点,心里掂量一下,终点还远啊。今年路线改了,不往裕华路上庄那边跑,减少了爬升。从西三环折返,保持540以内的配速。下一个目标是15K,高老师说在家门口等着我。

裕华路边上的樱树(可能是)开满花,阳光带来一些温度,我一直在路中间跑,手套也保持了一些温度。到15K的补给点,在草场街口遇到高老师一家三口开心的加油,合影后飘然继续。

下一个节点是半程终点东大街,这段还是能保持配速,裕华路也平坦宽阔,不过看着半程选手分流到北侧路,明显他们更轻松愉快。诚然,在我看来半程不是马拉松。

比赛后半程

半程过后,路边加油的人少了许多,体能也开始下降,配速到不了530,只能尽力维持。

全程比赛我感觉可以分成三部分,21+16+5,后半程的乏味和机械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日常训练长距离也就20K左右。开始吃胶和盐丸,好像这些都是提供精神激励,而不是物质补给。总共吃了4支胶,6个盐丸。

到30K左右,路南侧就是终点了,看到那些破三选手冲刺,想想自己还有一个多小说……继续吧。

最后的赛道设计是折返,这种体验并不好,看到有人已经快跑完而自己还差很多,一个字就是伤心。可马拉松就是从30公里开始的,前面是铺垫、是热身、是心理准备。

不出所料的开始掉速,基本上接近六分,腿发沉,心率倒是没变化。前面心里计算还有一定可能破四,现在看只好切换到第二目标:比411好一点。经过最后的折返,心态调整下,反正是最后的五公里。

这段路稍有起伏,太阳也晒,好在不热、也有微风,身边的一些跑友基本维持差不多的配速,共同煎熬。

终于看到最后一个转弯,写着还有600米,恩,马上到了!

看到拱门,每一次都是一种满足感,意味着又一次完成比赛、丈量了42.195公里,意味着拿到奖牌,意味着体会一路的辛苦。

完赛

冲线掐表,官方成绩也很快发来,4:07:21,这个成绩比去年邢台快了4分钟,平均配速5:52,比去年衡水快了10秒,进步不多但PB很美!

拿到完赛包,坐在太阳下吃喝,拆开奖牌的袋子把玩一下,拍照留念。地铁返回,下楼梯没有困难,说明轻松顺利完赛。

至此,第28个全马完赛,撒花!

正好读到菲尔·杰克逊自传里的一段话,切合我对比赛的感受:

但是作为教练,我知道一心只想着胜利(更准确的,不去输球)是会产生相反效果的,特别是当它导致你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时。更重要的,醉心于胜利其实是输家的做法,我们能做的,就是创造出最有利于成功的条件,然后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