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西的阅读史(一)

今天正好要给女儿的 kindle 整理书,记录一下这几年阅读的事。

女儿五年级,最近读了老师要求的《苏菲的故事》和《乌丢丢的奇遇》,后者已经明显不适合她。从第一本触摸书到现在,我觉得阅读对她的影响,要比我的童年大的多。

孩子阅读的目的

台湾出版人郝明义写过一本《越读者》,是讨论如何阅读的书,里面对阅读目的的论述,用了比喻:把谋生用的称为主食,思考探求用的称为美食,工具类的称为蔬菜水果,娱乐消遣类的称为甜点。第一次看到这种分类,我才意识到自己从小被灌输的阅读理念是错的。

我小学到中学,有两个阅读来源:一是去母亲学校的图书馆,能借到《红旗谱》、《林海雪原》这样的革命历史小说,图书馆很小,我记得也有《史记故事》这类,我一直没有兴趣。二是买书,先是家长从书店买一些,后来自己拿零花钱买,大人往往会监督你买了什么,如果是闲书就难免说几句。我想,那时候要是有人告诉我,不必要功利的阅读,该多好

所以对孩子来说,我想要有拿起书的兴趣,消遣和求知结合起来,家长的责任仅此而已

学龄前:绘本和有声书

绘本

学龄前阶段,女儿对绘本还是很有兴趣的,开始是简单的卡通动物形象的绘本,在幼儿园学会用蜡笔之后,还在书上、墙上画,那时候特地买了大张的白纸,贴在墙上。绘本有故事,可以睡前读,也可以让她动手,一举两得。

后来的绘本复杂一些,以翻译引进的为主,我印象深的有:

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绘本大师,不拘形式和手法,有手绘的、拼贴的、拓印的,孩子都能感受到不同。故事往往有深意(这也是成年人为什么会记住,而孩子,可能只是浅浅的启发),比如《田鼠阿佛》,讲了一只不为冬天储存食物的田鼠,收集阳光、颜色和词语,等到冬天饥寒交迫的时候,阿佛把自己收集的东西分享给其他田鼠,大家都为他喝彩。这种故事,你不需要像寒号鸟的故事一样,教育孩子如何如何,看完就完了。

琼·穆特(Jon J Muth),偏向挖掘东方故事的漫画家,《禅的故事》、《石头汤》都是好故事。《尼古拉的三个问题》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短篇小说《三个问题》,有说教意味但不失深刻。

熊亮,我知道为数不多的国内绘本作家,《京剧猫》的故事很有特色,画风很有自己的特色。

《不一样的卡梅拉》,这套书全家都非常喜欢,女儿经常把卡梅拉说成卡来拉,里面故事也暗含一些欧洲历史背景,画风很适合三五岁的孩子,读了很多遍,算是严重推荐的一套书。

有声书

除了绘本,有声书也是一个重要阅读渠道。因为去幼儿园要开车走半个二环,每天四十公里左右的路途时间,女儿在安全座椅里,听妈妈放给她听故事。有些故事,我也反复听过很多遍,有些书后来女儿又读了文字版。前些年有声书的渠道不如现在,找资源下载刻盘播放。现在很多平台都在推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凯叔、喜马拉雅,我有印象的听过的一些内容包括:

  •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按照农历时节,每天一则故事一共300多个故事。这套有声书是台湾普通话,传统故事大半包含因果宿命的内容,但确实是精心制作的保留了传统精华的书,后来还买了纸书。
  • 小鲁中国历史,孩子不一定能记住,或者说一定记不住,这些故事可以作为对历史感兴趣的种子。
  • 国内出版社做的有声书,我是通过这些有声书知道了纽伯瑞奖。这批有声书包括罗尔德·达尔的作品、《绿山墙的安妮》、《时代广场的蟋蟀》、《长袜子皮皮》、《波普先生的企鹅》、《窗边的小豆豆》等等,朗读质量很好,我记得有个主讲人叫“李洁阿姨”。

有声书的好处之一是省力,因为孩子的精力旺盛,家长可以放着故事做家务,不用全程陪伴。但千万不要选择那种“爸爸的爸爸是爷爷”,可能市场上卖的儿童学习平板自带这些,这些歌谣只有一个功能,就是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

对于内容的选择,还要结合孩子的兴趣,比如女儿对科学类的兴趣不大,而有些孩子尤其是男孩,喜欢机械、恐龙等主题。

小学:故事和其他

到了小学,学校会按照教育部推荐的书目,要求家长购买和督促孩子阅读。老实说这些书目有点问题,趣味性不大,所以孩子们更喜欢看的是冒险题材(如《查理九世》)、动物题材(沈石溪)和校园题材(如《男生贾里》、《米小圈上学记》),而孩子选择的书趣味性大于内容。国内缺乏小学低年级读书的分级和指导,我理解可能是社会更关注课程辅导和升学率,这部分市场被水平参差不齐的国内作者和翻译作品瓜分了。

女儿中午回家吃午饭,也不午睡,所以中午会读一会书。四年级以后,班主任还发了一个“阅读存折”,要求每天阅读至少半小时,并且家长签字。小学低年级时,女儿并不很喜欢阅读,尤其是识字量比较低,还是喜欢看绘本和听有声书。绘本也包含一些文字,这样可以作为过度,还要注音版的书适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不过我觉得注音版并不是好的选择,应该尽快脱离这个阶段。

2016年我们带女儿到省图办了儿童借书证,我也在豆瓣开了豆列记录她的阅读经历。有了前面几年打基础,她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很快就能读完。但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做不到及时和她沟通阅读的体验。我看到美国学校里阅读作业的形式,很好。

推荐一些书:

  • 罗尔德·达尔的全部,女儿不但喜欢他写的小说,对他自己的自传《好小子——童年故事》和《独闯天下》也很感兴趣。可能是对现实世界更感兴趣了。
  • 《长袜子皮皮》,林格伦的书都比较厚,可很容易读下去,有趣是关键。
  • 引进的获奖小说。排除一些有历史背景和年龄因素的书,整体素质很高,各种类型的故事都有。纽伯瑞奖作者都是美国人,内容和历史背景偏美国多一些,但也有涉及其他民族、历史的作品。有机会单独写一些推荐吧。
  • 《故宫里的大怪兽》,结合去了一次故宫,女儿很喜欢,前面几本质量比较高。
  • 常被推荐的一些儿童读物,比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青鸟》等,感兴趣就可以
  • 《纳尼亚传奇》,《哈利·波特》都可以结合电影一起了解
  • 《鲁滨孙飘流记》全家都喜欢,可以一起讨论的一本书
  • 《万物:创世》和《万物:文明》,厚厚的两本,包含了大量历史信息的漫画。

《博物》杂志

单独推荐一下,拓展知识边界。类似的买过《小小牛顿》,科普向。

陪伴和影响

家长的影响自然很重要,这两年基本上每天睡前,西和妈妈都要共读一会,偶尔我也会参加,各人选自己喜欢的读来分享。作为成年人,阅读以消遣为主,孩子能从消遣出发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那是最好的结果。

20200311